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广州拼多多兼职美工网站 > 新闻资讯 > 外包美工 小滑板大未来!惠州离滑板运动之城还有多远?
外包美工 小滑板大未来!惠州离滑板运动之城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24-07-26 10:44    点击次数:78

外包美工 小滑板大未来!惠州离滑板运动之城还有多远?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于7月26日在塞纳河畔开幕外包美工,来自广东的39名运动员即将出征,其中由惠州输送的滑板运动员郑好好年龄最小,年仅11岁。

郑好好即将迎来奥运首秀。

这是一片“小”滑板在惠州滑出“大”未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惠州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打造高水平运动队伍、开展公益培训、推动场地建设、发展器材制造产业等方式,积极推动轮滑(滑板)运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滑板运动之城。

1.省市共建

打造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滑板队伍

正在南京参加国家队集训的郑好好,为即将到来的奥运首秀准备自己的大招。

“感觉这场奥运会,应该会是我最没有压力、最不紧张的一场。”刚从惠州市惠城区金山湖小学毕业的郑好好自信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进入前16名”。

7月13日,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正式成立,在最具青春活力的新兴项目滑板上,中国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传统滑板强国一样,首次实现“满额”参赛。4名中国滑板女将即将为国争光,其中郑好好、朱沅铃和曾文蕙均来自广东省轮滑(滑板)队。

事实上,这并非广东省轮滑(滑板)运动员首次在国际体育赛事崭露头角。近年来,滑板运动不断“滑”进大雅之堂,先后成为亚运会、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也抓住了轮滑(滑板)的时代机遇。

在2023年举行的杭州亚运会中,由惠州输送的滑板运动员陈烨获得男子碗池项目金牌,这也是中国滑板收获的首枚亚运金牌;来自广东的滑板运动员曾文蕙,作为中国队亮相奥运滑板赛场的第一人,在本次杭州亚运会中也获得了女子街式项目银牌。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轮滑(滑板)队是由省体育局与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采用“省市共建”的模式组建而成。

滑板运动员正在参加碗池项目比赛。

近年来,惠州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优势,在惠州市体校建设了高标准的街式和碗池滑板场,通过聘请专业教练采用集训+参赛的方式,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出曾文蕙、陈烨、潘家杰、郑好好等一批优秀运动员,逐步建立了代表全省最高水平的滑板、速滑、速桩队伍,将轮滑(滑板)队打造成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队伍。

有了专业运动场地的加持,省级和国家级的轮滑(滑板)赛事也相继落地。去年,惠州接连举办了2023年全国轮滑(速度轮滑)锦标赛、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滑板锦标赛和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速度轮滑比赛等大型赛事。其中,2023年全国轮滑(速度轮滑)锦标赛吸引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等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58支队伍共1000余人参赛。

接下来,惠州将以承办2025粤港澳全运会滑板比赛为契机,继续积极申办省级、国家级轮滑(滑板)赛事,定期组织全市性轮滑项目综合比赛,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丰富多彩的轮滑赛事,逐步建立符合惠州特点的轮滑竞赛体系,提升轮滑竞技水平,持续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轮滑运动赛事高地。

滑板爱好者在滨江公园练招。

2.板上追风

全市滑板运动人口近2万人

惠州滨江公园广场一侧的开阔空地外包美工,是滑板爱好者们享受自由与刺激的乐园。

豚跳、横刹、尖翻……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向这里聚集,脚踩滑板就开始练习新动作,失败后拎起滑板再来,如此重复再重复,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他们,俨然成为滨江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时有路人驻足围观,在心中默默为他们点赞。

“我是偶然接触到滑板的,上脚滑行之后觉得好酷啊,感觉自己飞起来了,越滑越上瘾。”9月将上初三的男生程宇枫,从去年开始学滑板,平常周末才有时间练习,最近放暑假,于是每天晚上都会来滨江公园“练招”。

滑板自2016年被公布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大量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尤其是年轻人。

滑板爱好者在滨江公园练招。

惠州同样如此,据统计,惠州长期参与轮滑运动人口近20万人,参与滑板运动人口近2万人,其中滑板爱好者们大多活跃在惠州滨江公园、东江沙公园和金山湖公园等地。

“我加了好几个滑板玩家群,成员最多的群有199人,虽然群体不是很庞大,但大家练习都很踊跃,经常约着一起练招。”程宇枫说,有时候还会遇到滑板训练营的教练,可以向他们请教如何快速成招。

不过,惠州滑板爱好者们的技能逐步提升后,他们普遍遇到一个烦恼——目前惠州面向公众开放的滑板专业场地或滑板公园太少了,希望可以像广州、佛山一样建设专门的滑板公园。

目前,惠州体校内的滑板场地供运动员专业训练,不对外开放。而仲恺高新区新修建的五一公园、御湖公园、双岗公园等建有滑板场地设施。

滑板爱好者展示大招。

滑板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当前,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正加强与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对接,推动在金山湖公园、鹿江公园、儿童公园等市政公园及全民健身中心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场所多建轮滑项目场地。惠阳区也计划在体育公园一期建设滑板及轮滑场地。

进展最快的当数鹿江乐园滑板场,目前已完成设计,场地占地面积1730平方米,其中滑板场主体1430平方米,泵道300平方米,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一个专业的滑板运动场地。

去年10月,广州拼多多兼职美工网站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来惠州调研,提出惠州要打造“轮滑(滑板)运动之城”。为实现“滑板运动之城”的目标,惠州正在考虑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上体现更多滑板元素,计划通过升级改造原有城市公园,如下埔滨江公园、江北体育公园、奥林匹克体育场等,建设符合场地空间构造、大小的滑板场地。

滑板爱好者展示大招。

3.产业联动

美工招聘

培训业与制造业齐“飞”

从街头公园逐步走向奥运舞台的滑板,还带动了惠州相关培训行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惠州全市现有轮滑培训机构30余家,滑板培训机构3家。作为惠州首家滑板俱乐部,KEEPUP滑板俱乐部成立于2018年,主要开展滑板器材销售、滑板文化推广与青少年滑板教学、举办滑板活动赛事等业务。

“我们现有6位教练,招募到100多名学员,年龄大多在3岁至40岁之间。”KEEPUP滑板俱乐部负责人罗城坚介绍,该俱乐部在惠州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滑板运动员,刘慕林在俱乐部训练了近两年后,被推荐加入广东省滑板队训练。在去年举办的2023年U系列中国青少年滑板巡回赛(深圳站)中,她还获得了女子U9街式组冠军。

滑板爱好者正在教练指导下练习。

对于2022年那场惠州“滑板日”活动,罗城坚记忆犹新,来自全国各地600余名滑手齐聚水东街,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可谓是惠州滑板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教育部于2022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滑板作为新兴运动列入其中,滑板开始风行校园。这股风也“吹”进了惠州校园,不少校园的滑板社队伍日渐壮大,滑板体育课也应运而生。

今年3月,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在全市教育系统开设了首个滑板体育课课程,聘请KEEPUP滑板俱乐部的专业滑板教练进校园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上半年,该校高一、高二年级近200名学生自主选择滑板作为体育课,每周上两节滑板课。

受访者供图。

校园之外,惠州将通过举办轮滑进社区、轮滑夏令营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轮滑及滑板运动,培养轮滑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轮滑运动。

滑板运动火热,相关器材销售同步升温,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滑板圈”。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博罗县园洲镇,分布着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轮滑及滑板运动器材制造企业。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上,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作为本土体育企业,携数十款特色板型滑板产品亮相,希望借此打开国内知名度,开拓国内市场。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于2018年发布了《滑板》团体标准,我们作为第一起草人参与标准制定。”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落户惠州20年,从最初的中低档下游板片商,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专业滑板工厂,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

还有惠州市富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惠州市汇美鑫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轮滑、滑板装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

以惠州轮滑及滑板制造企业为基础,惠州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轮滑及滑板产业链。

■记者手记

打破刻板印象,滑板未来可期

作为极限运动和街头文化的代表之一,滑板运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最先由原北京体育学院引进。

刚进入中国时,在大部分父母的眼中,滑板诞生于街头、流行于公园广场,危险系数极高,是街头青年不务正业的标配。他们对于滑板的态度,不亚于“网瘾”之类的洪水猛兽。

新千年之初,滑板在中国正式迈入职业赛道,近年来更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逐渐登上亚运会、奥运会等大雅之堂,成为自由、年轻的代名词,刷新广大群众对滑板的认知。

2017年才成立的中国滑板队,从零基础开始聘请教练、遴选运动员,到如今实现满额参赛奥运会。以陈烨、郑好好为代表的“00后”甚至“10后”,成为滑板赛场的中坚力量,凭借精彩表现站上领奖台。

事实上,每一名滑板运动员展现炫酷“大招”的背后,都藏着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和“受伤再痊愈”,他们用努力和汗水证明玩滑板并非玩物丧志。

尽管滑板训练枯燥繁重、日复一日,还要经常外出参赛,但滑板少年们并未因此荒废学业。就郑好好而言,训练之余,她见缝插针地学习,每天利用午睡时间看书、做作业。尤其是英语,郑好好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如今听说都很不错,与外教和国际滑手交流毫无障碍。

毋庸置疑,抛开残酷的竞技,滑板赛场更像是青春的秀场,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在这里书写了新的历史,不断打破人们对滑板的刻板印象,创造无限可能。

【采写】南方+记者 糜朝霞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梁维春外包美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新闻资讯 生活服务 教育培训 网络科技 金融财经 电商美工 网站搭建